- 發布日期:
高足部壓力與肌肉骨骼不適研究
-
出版年111
-
計畫編號ILOSH110-H302
-
出版單位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
負責組別職業衛生研究組
-
研究主持人杜珮君、陳秋蓉、彭賢德
-
中文摘要
摘要
足底壓力對於足部傷害具有明顯的指標作用,而且足底壓力的適當與否,不論是過高或是分布不均,都很有可能進一步的造成肩頸、腰背、膝蓋腳踝、腳底等部位的疲勞、過負荷、酸痛甚至肌肉骨骼傷病。為預防勞工的肌肉骨骼痠痛,避免進一步發展成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本研究模擬高負荷的揹負作業人員,在實驗室及實際的作業現地實施足底壓力及主觀性作業負荷評量,探討足部壓力對於勞工作業時的影響,並運用不同足部護具設計介入探討對於預防肌肉骨骼不適的影響,並提出因足部壓力所誘發之肌肉骨骼不適的改善建議對策。本研究運用3 種足弓支撐設計作為足部防護介入方式,在實驗室模擬並收集高負荷的揹負作業人員之足底壓力,分析介入情形的影響,探討出較適合之足弓支撐設計方案並予以改良。結果發現A 和C 設計兩者的軟硬材質配置較優,其中C 設計主要為減緩前足壓力或力量,A 設計有高舒適度、減緩後足壓力及增加中足支撐接觸面積,且在減緩脛骨前肌疲勞有較大優勢之趨勢。依據實驗結果,將A 足弓支撐設計進行修改,納入C 設計的優勢,並進一步於高山地區中,以改良後之足弓支撐設計介入實驗,結果發現改良後足弓支撐設計的自覺舒適度顯著地優於改良前,顯然高山協作員在主觀上認為改良後設計是較為舒適的。
改良後足弓支撐設計在負重下坡時顯著地減少左足第二蹠骨壓力峰值和第三腳趾壓力峰值,可避免此區域足底壓力過度集中,降低產生傷病的風險。並且能在負重上坡時顯著地增加左、右足大腳趾壓力峰值,有助於上坡時前足推進力的產生。
適當的足部防護介入,有助於減緩足部壓力及足部的疲勞。改良後足弓支撐設計的中足區域材質硬度增加,可提供中足適當的支撐硬度,且改善前足區域壓力的分配與強化足部運動控制,可做為預防肌肉骨骼傷病之足部護具建議。
檔案下載
- 高足部壓力與肌肉骨骼不適研究pdf |已被下載次數:363 (自110年2月24日起統計)